恭迎抵達沈陽金龍藥業有限公司官網!


沈陽金龍藥業有限公司

沈陽金龍藥業有限公司

聯絡我們

沈陽金龍藥業有限公司

聯絡人:肖經理

通話:13324001680

話機:024-62245926

傳真:024-25367241

郵箱:syjinlongyaoye@126.com

位置:沈陽市經濟開發區星海路15號

網址:www.qunshai.com

南昌通過一致性評價

南昌通過一致性評價

詳細展現

通過一致性評價


核準日期:2023年03月14日

修改日期:2023年04月03日;2023年08月30日


阿奇黴素顆粒說明書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並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使用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阿奇黴素顆粒

英文名稱:Azithromycin  Granules

漢語拼音:Aqimeisu  Keli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為阿奇黴素。

化學名稱:(2R, 3S, 4R, 5R, 8R, 10R,11R, 12S, 13S , 14R)-13-[ (2, 6-二脫氧-3-C-甲基-3-O- 甲基-α-L-核-己吡喃糖基)氧]-2-乙基-3, 4 , 10-三羟基 - 3, 5, 6, 8, 10 , 12, 14-七甲基-11-[[3 ,4, 6-三脫氧-3-(二甲氨基)-β-D-木-己吡喃糖基]氧]-1-氧雜-6-氮雜環十五烷-15-酮二水合物。

化學結構式:


分子式:C38H72N2O12·2H2O

分子量:785.02

輔料:蔗糖,聚丙烯酸樹脂IV、三氯蔗糖、無水碳酸鈉。

【性狀】本品為白色或黃白色顆粒或粉末。

【適應癥】

阿奇黴素是一種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適用於治療由指定微生物敏感菌株在下列詳細病癥中引起的輕度至中度感染。

· 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或肺炎鏈球菌引起的慢性支氣管炎細菌感染急性發作。

· 肺炎衣原體、流感嗜血桿菌、肺炎支原體或肺炎鏈球菌引起的社區獲得性肺炎。

· 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或肺炎鏈球菌引起的急性中耳炎。

· 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或肺炎鏈球菌引起的急性細菌性鼻窦炎。

· 化脓性鏈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腺炎。

· 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鏈球菌或無乳鏈球菌引起的單純性皮膚和皮膚結構感染。

· 沙眼衣原體或淋病奈瑟氏球菌引起的尿道炎和子宮頸炎。

· 杜克雷嗜血桿菌引起的男性生殖器潰疡病(軟下疳)。由於臨床試驗招募的女性人數太少,因此尚未確定阿奇黴素治療女性軟下疳的療效。

尚未確定本品在治療年齡不足6個月的急性中耳炎、急性細菌性鼻窦炎和社區獲得性肺炎兒童患者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確定本品在治療未滿2歲的咽炎/扁桃腺炎兒童患者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參見【兒童用藥】)。

使用限製

阿奇黴素不得用於因中度至重度疾病或風險因素而被認為不適宜口服治療的肺炎患者,例如:

· 囊腫性纖維化患者,

· 醫院獲得性感染患者,

· 確診或疑似菌血癥患者,

· 需要住院的患者,

· 老年或體弱患者,或者

· 患重大基礎疾病以致機體對疾病的反應能力受損(包括免疫缺陷或性能性無脾)的患者。

【規格】0.1g(按C38H72N2O12計)

【用法用量】

 每日口服藥一次。溶於水中,服用前攪拌均勻。與食物同服或不同服均可。以阿奇黴素顆粒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其療程及使用方法如下:

成人患者

對沙眼衣原體、杜克嗜血桿菌或敏感淋球菌所致的性傳播疾病,僅需單次口服本品1000mg。

對其他感染的治療:總劑量 1500mg,每日一次服用本品 500mg 共三天。或總劑量相同,首日服用 500mg,第二至第五日每日一次口服本品 250mg。

兒童患者

以阿奇黴素治療兒童的任何感染時,建議其總劑量Z高不超過 1500mg。

一般情況下,兒童的總劑量為 30mg/kg。治療兒童鏈球菌性咽炎可按不同方案服藥(參見下文 )。

總劑量為 30mg/kg,連續 3 天給藥,每日給藥一次,劑量為 10mg/kg;或總劑量仍為 30mg/kg,連續 5 天給藥,每日給藥一次,第一天 10mg/kg,第 2 至第 5 天 5mg/kg。

作為上述兩種服藥方案的替代方案,治療兒童急性中耳炎時可按 30mg/kg 單劑量頓服。

對於兒童鏈球菌性咽炎,阿奇黴素單劑量 10mg/kg 或 20mg/kg 連續服藥 3 天證實有效,然而每日用量不得超過 500mg。在比較兩種給藥方案的臨床試驗中,兩者的臨床療效相似,但 20mg/kg/天服藥方案的細菌清除能力更強。當然,青黴素仍是常規治療化脓性鏈球菌性咽炎的首選藥物,包括風濕熱的預防。

對體重小於 15kg 的兒童,服用阿奇黴素的劑量應盡量準確稱量。對體重大於等於 15kg 的兒童,阿奇黴素的服用方法如下表所示。

阿奇黴素顆粒的服用方法(總治療劑量為 30mg/kg)



對於在接受 30 mg/kg 單劑量阿奇黴素後呕吐的兒童患者,目前尚不清楚重新給藥是否安全。在臨床研究中,487 例急性中耳炎患者服用 30 mg/kg 單劑量阿奇黴素後,8 例在服藥後 30 分鐘內呕吐的患者再次服用相同總劑量。

肾性能不全患者

輕、中度肾性能不全者(肾小球濾過率為10~80mL/min)不需要調整劑量,嚴重肾性能不全者慎用(肾小球濾過率<10mL/min)(參見【註意事項】和【藥代動力學】)。

肝性能不全患者

輕中度肝性能不全患者,本品的用法與用量同肝性能正常者(參見【註意事項】和【藥代動力學】)。

為減少耐藥菌的产生以及維持阿奇黴素和其他抗菌藥物的效果,阿奇黴素應只用於治療經確診或高度懷疑由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在選擇或調整抗菌療法時應考慮已獲得的培養和藥敏信息。如果缺少這些數據,本地流行病學和敏感性現狀可能對經驗性選擇療法有幫助。

【不良反應】

(一)臨床試驗經驗

由於臨床試驗在不同的條件下完成,在臨床試驗中觀察到的一種藥物的不良反應率不能直接和其他藥物在臨床試驗中的不良反應率相比較,且未必反映在實際應用中的不良反應率。

在臨床試驗中,所報道的不良反應多數為輕至中度,且停藥後可恢復。已有血管性水腫和膽汁淤積性黃疸這兩種潛在嚴重不良反應的報告。在為期5天的多劑量臨床試驗中,約有0.7%的患者(成年和兒童患者)因治療相關不良反應而中止阿奇黴素治療。在接受3天的 500mg/天劑量治療的成人中,因治療相關不良反應而停藥的比率為0.6%。在臨床試驗中,兒童患者服用30 mg/kg 本品(單劑量或3天內分次服用),因治療相關不良反應而停止試驗的比率約為 1%。導致停藥的不良反應大多與胃腸道有關,例如惡心、呕吐、腹泻或腹痛。

成人:

多劑量方案:總體來說,在接受阿奇黴素多劑量方案的成人患者中,Z常見的治療相關不良反應大多與胃腸系統有關,其中Z常報告的有腹泻/稀便(4~5%)、惡心(3%)以及腹痛(2~

3%)。

在接受阿奇黴素多劑量方案的患者中,沒有出現其他發生率高於1%的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不高於 1%的不良反應包括:

心血管:心悸、胸痛;

胃腸道:消化不良、腸胃脹氣、呕吐、黑便及膽汁淤積性黃疸;

泌尿生殖系統:念珠菌病、陰道炎及肾炎;

神經系統:頭暈、頭痛、眩暈及嗜睡;

全身性:疲勞;

過敏:皮疹、瘙癢、光敏反應及血管性水腫。

1克單劑量方案:總體來說,在接受阿奇黴素1克單劑量方案的患者中,Z常見的不良反應大多與胃腸系統有關,而且比在接受多劑量方案的患者中發生率更高。

在接受阿奇黴素1克單劑量方案的患者中,發生率不低於1%的不良反應包括腹泻/稀便(7%)、惡心(5%)、腹痛(5%)、呕吐(2%)、消化不良(1%)及陰道炎(1%)。

2克單劑量方案:總體來說,在接受阿奇黴素 2 克單劑量方案的患者中,常見的不良反應大多與胃腸系統有關。在本研究的患者中,發生率不低於 1%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18%)、腹泻/稀便(14%)、呕吐(7%)、腹痛(7%)、陰道炎(2%)、消化不良(1%)及頭暈(1%)。這些主訴中大多數癥狀輕微。

兒童患者:

單劑量和多劑量方案:與成人相比,雖然兒童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類型相似,但采用建議的劑量方案時,兒童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有所不同。

急性中耳炎:采用建議的 30 mg/kg 總劑量方案時,治療引起的Z常見不良反應(≥1%)有腹泻、腹痛、呕吐、惡心及皮疹。

各劑量方案下發生率如下表所示:



社區獲得性肺炎:采用在第 1 天服用 10mg/kg 並在第 2~5 天服用 5mg/kg 的建議劑量方案時,治療引起的常見不良反應有腹泻/稀便、腹痛、呕吐、惡心及皮疹。

發生率如下表所示:



咽炎/扁桃腺炎:采用在第 1~5 天服用 12mg/kg 的建議劑量方案時,治療引起的常見不良反應有腹泻、呕吐、腹痛、惡心及頭痛。

發生率如下表所示:



采用任何治療方案時,接受阿奇黴素治療的兒童患者都沒有出現發生率高於 1%的其他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不高於 1%的不良反應包括:

心血管:胸痛;

胃腸道:消化不良、便秘、厭食、腸炎、腸胃脹氣、胃炎、黃疸、稀便及口腔念珠菌病;

血液和淋巴系統:貧血和白細胞減少;

神經系統:頭痛(中耳炎劑量)、運動機能亢進、頭暈、激越、緊張及失眠;

全身性:發燒、面部水腫、疲勞、真菌感染、不適及疼痛;

過敏:皮疹及過敏反應;

呼吸系統:咳嗽、咽炎、胸腔積液及鼻炎;

皮膚及其附屬器:濕疹、真菌性皮炎、瘙癢、出汗、荨麻疹及水疱性皮疹;

特殊感覺:結膜炎。

(二)上市後應用的經驗

阿奇黴素製劑上市後應用於成人和/或兒童患者,有以下不良事件的報道,但這些與阿奇黴素的偶發關系並不能被確立。

變態反應:關節痛、水腫、荨麻疹及血管神經性水腫。

心血管: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動過速、低血壓)。也有 QT 間期延長和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的報道。

胃腸道:厭食、便秘、消化不良、腸胃脹氣、呕吐/腹泻、偽膜性腸炎、胰腺炎、口腔念珠菌病、幽門狹窄以及舌變色。

全身反應:乏力、感覺異常、疲勞、不適和過敏性休克反應。

泌尿生殖系統:間質性肾炎、急性肾性能衰竭、陰道炎。

造血系統:血小板減少。

肝/膽:肝性能異常、肝炎、膽汁淤積性黃疸、肝壞死和肝衰竭。

神經系統:驚厥、頭暈/眩暈、頭痛、嗜睡、多動、神經質、激越及暈厥。

精神:攻擊性反應和焦慮。

皮膚及其附屬器:瘙癢、嚴重皮膚反應包括多形性紅斑、急性泛發性發疹性脓疱病(AGEP)、Stevens-Johnson 彙總征、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和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和全身癥狀的藥物反應(DRESS)。

特殊感覺:聽力障礙(包括聽力喪失、耳聋和/或耳鳴),也有味覺/嗅覺異常和/或喪失的報道。

實驗室檢查異常:

成人:

據報告,在臨床試驗期間出現的有臨床意義的異常狀況(不論是否與藥物相關)如下:發

生率高於 1%:血紅蛋白減少、血細胞壓積下降、淋巴細胞減少、嗜中性粒細胞減少、血糖下降、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升高、鉀升高、谷丙轉氨酶升高、谷氨酰轉肽酶升高、谷草轉氨酶升高、尿素氮升高、肌酐升高、血糖升高、血小板計數增多、淋巴細胞增多、嗜中性粒細胞增多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發生率低於 1%:白細胞減少癥、嗜中性粒細胞減少癥、鈉下降、鉀下降、血小板計數下降、單核細胞增多、嗜堿性粒細胞增多、碳酸氫鹽升高、血清堿性磷酸酶升高、膽紅素升高、乳酸脫氫酶升高及磷酸鹽升高。大部分血清肌酐升高的受試者在基線時該值也為異常。

隨訪發現上述實驗室檢查異常顯示為可逆的。

在 5000 多例患者參加的阿奇黴素多劑給藥臨床試驗中,4 名患者因治療相關性肝酶異常而中止治療,1 名患者因肾性能異常而中止治療。

兒童患者:

一天、三天和五天方案

在采用兩種 3 天方案(30 mg/kg 或 60 mg/kg,分3天給藥)或兩種5天方案(30 mg/kg 或60 mg/kg,分5天給藥)的對照臨床試驗中采集了實驗室檢查數據。結果發現,阿奇黴素方案的數據與所有對照組的合並數據類似,大部分有臨床意義的實驗室檢查異常的發生率為 1~5%。在一項單中心試驗中采集了單劑量服用 30 mg/kg 本品後患者的實驗室檢查數據。該試驗觀察到,就嗜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在 500~1500 個/mm3 之間的患者而言,單劑量服用 30 mg/kg 本品的患者中有 10 名(10/64),在分 3 天服用 30 mg/kg 本品的患者中有 9 名(9/62),而在對照組患者中有 8 名(8/63)。沒有任何患者的嗜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低於 500 個/mm3。

在涉及大約 4700 名兒童患者的多劑量臨床試驗中,沒有任何患者因治療相關的實驗室檢查異常而中止治療。

【禁忌】

已知對阿奇黴素、紅黴素、其他大環內酯類或酮內酯類藥物過敏的患者禁用。以前使用阿奇黴素後有膽汁淤積性黃疸/肝性能不全病史的患者禁用。

【註意事項】

1、過敏反應

已有采用阿奇黴素治療引起嚴重過敏反應的報道,包括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休克反應和皮膚反應(包括急性泛發性發疹性脓疱病(AGEP)、Stevens-Johnson 彙總征和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

曾有死亡的報道。也有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和全身癥狀的藥物反應(DRESS)病例的報告。某些患者出現過敏癥狀時,起初給予對癥治療有效,若過早停止治療,即使未再用阿奇黴素,過敏癥狀仍可迅速復發。對這類患者需延長對癥治療和觀察的時間。目前尚不知這些事件的發生是否與阿奇黴素在組織中的半衰期長因而機體暴露於抗原的時間較長有關。

如發生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藥並給予適當的治療。醫生應知道,停止對癥治療後,過敏癥狀可能再次出現。

2、肝毒性

曾有肝性能異常、肝炎、膽汁淤積性黃疸、肝壞死以及肝衰竭的報道,其中某些病例可能致死。如果出現肝炎癥狀和體征,應立即停止使用本品。

3、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IHPS)

在新生兒中使用阿奇黴素之後(出生後 42 天內的治療),有發生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IHPS)的報告。指導家長和看護者,如果嬰兒有伴隨哺乳的呕吐和應激反應發生,需要聯絡醫生。

4、難辨梭菌相關性腹泻(CDAD)

幾乎所有抗菌藥物(包括本品)的應用都有難辨梭菌相關性腹泻(CDAD)的報告,其嚴重程度可表現為輕度腹泻至致死性結腸炎。抗菌藥物治療可引起結腸內正常菌群的改變,導致難辨梭菌的過度繁殖。

難辨梭菌产生的毒素 A 和毒素 B 與 CDAD 的發病有關。高产毒的難辨梭菌導致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這些感染可能難以用抗菌藥物治療,可能需要結腸切除術。對於所有使用抗生素後出現腹泻的患者,必須考慮到 CDAD 的可能。由於曾經有給予抗菌藥物治療超過 2 個月後發生 CDAD 的報道,因此需仔細詢問病史。

如果懷疑或確診 CDAD,可能需要停用正在使用的並非針對難辨梭菌的抗生素。必須根據臨床需要適當調節水和電解質、補充蛋白質,並給予對難辨梭菌有效的抗生素,必要時進行手術評估。

5、QT 間期延長

有報道,應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阿奇黴素)可引起心室復極化和 QT 間期延長,從而有發生心律失常和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的風險。在對使用阿奇黴素患者的上市後監測中,有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病例的自發性報告。在權衡高危人群使用阿奇黴素的風險和獲益時,醫療衛生保健人員應考慮可能致命的 QT 間期延長的風險,高危人群包括:

· 已知有 QT 間期延長、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病史、先天性 QT 間期延長彙總征、緩慢性心律失常或失代償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 服用已知可延長 QT 間期藥物的患者,如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郁藥物和氟喹諾酮類藥物治療的患者。

· 處於致心律失常狀態的患者,如未糾正的低鉀血癥或低鎂血癥、有臨床意義的心動過緩,以及正在接受 IA 型(奎尼丁、普魯卡因胺)和Ⅲ型(多非利特、胺碘達隆、索他洛爾)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患者。

·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對藥物相關的 QT 間期影響更為敏感。

6、重癥肌無力惡化

接受阿奇黴素治療的患者曾報告過重癥肌無力病情惡化和新發肌無力彙總征的病例。

7、用於性傳播感染

不可依賴建議劑量的阿奇黴素治療梅毒。使用抗菌劑治療非淋病性尿道炎可能會掩盖或延遲潛伏梅毒的癥狀。對於所有性傳播性尿道炎或子宮頸炎患者,在診斷時應進行梅毒血清檢測及適當的淋病檢測。如果確診感染,則應針對這些疾病開始適當的抗菌治療和隨訪檢查。

8、耐藥菌的产生

在未確診或並非高度懷疑細菌感染,或無預防指征的情況下,使用本品可能對患者無益,還會增加耐藥菌产生的風險。

9、由於阿奇黴素主要經肝臟清除,故嚴重肝性能損害的患者應慎用阿奇黴素。GFR <10 mL/min的受試者的資料有限,這類患者也應慎用阿奇黴素。

患者需知:

阿奇黴素顆粒可與或不與食物同服。

還應提醒患者阿奇黴素不得與含鋁和鎂的抗酸劑同服。

出現任何過敏反應征象時,應立即停用阿奇黴素,並與醫生聯絡。

患者應被告知抗菌藥物包括本品(阿奇黴素)只能用於治療細菌感染,不能用於治療病毒

感染(例如普通感冒)。使用本品(阿奇黴素)治療細菌感染時,必須告知患者雖然通常治療初期會感覺好轉,仍應當按照醫師指導精確服藥。漏服或未完成整個療程可能會:(1)降低當前治療的療效;(2)增加細菌耐藥的可能性,將導致將來阿奇黴素或其他抗菌藥物無法治療這些耐藥菌。

抗生素治療常常可引起腹泻,停用抗生素後通常可恢復。有時給予抗生素治療後,患者甚至在Z後 1 次用抗生素後 2 個月或更久後出現水樣便或血性便(伴或不伴胃痉挛和發熱)。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患者應盡快與醫生聯絡。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妊娠

風險概要

根據發表文獻中的現有數據以及數十年來孕婦使用阿奇黴素的上市後經驗,均未發現任何與藥物相關的胎兒主要出生缺陷、流产或不良孕婦或胎兒結果的風險。在大鼠、小鼠和兔中進行的阿奇黴素發育毒性研究表明,劑量分別達到成人每日劑量 500 mg 的 4 倍、2 倍和 2 倍(按體表面積計算)時,也未出現任何藥物誘導的胎仔畸形。從妊娠第 6 天至離乳,按相當於成人每日劑量 500 mg 的 4 倍(按體表面積計算)的劑量給予妊娠大鼠阿奇黴素後,在子代中觀察到存活率降低和發育延遲。

適用人群發生主要出生缺陷和流产的估計背景風險尚不明確。所有妊娠均有發生出生缺陷、流产或其他不良結果的背景風險。

數據

人體數據

從數十年來已發表的觀察性研究、病例系列和病例報告中獲得的現有數據並未提示孕婦使用阿奇黴素會使胎兒主要出生缺陷、流产或不良孕婦或胎兒結果的風險增加。這些數據的局限性包括缺少隨機化和無法控製混淆因素(如母體基礎疾病和母體使用伴隨用藥)。

動物數據

參見【藥理毒理】。

哺乳

風險概要

阿奇黴素會進入人乳汁中。有報告稱,母親使用阿奇黴素後,母乳餵養的嬰兒出現了非嚴重不良反應。尚無阿奇黴素對乳汁生成的影響的現有數據。應彙總考慮母乳餵養對嬰兒發育和健康的益處、母親對阿奇黴素的臨床需求,以及阿奇黴素或母體基礎病癥對母乳餵養嬰兒的任何潛在不良影響。

臨床註意事項

建議女性監測母乳餵養的嬰兒是否出現腹泻、呕吐或皮疹。

數據

20 名女性在分娩期間單次口服了 2 g 阿奇黴素,之後測量了乳汁中的阿奇黴素濃度。於产後第 3 天和第 6 天以及产後第 2 周和第 4 周采集乳汁樣本進行檢測,結果顯示一直到給藥後第 4 周乳汁中仍存在阿奇黴素。在另一項研究中,8 名女性在接受剖宮产手術前經靜脈接受了 500 mg 單劑量的阿奇黴素。在給藥後 12 至 48 小時期間采集一系列乳汁(初乳)樣本進行檢測,結果顯示一直到給藥後 48 小時乳汁中仍存在阿奇黴素。

【兒童用藥】

參見【藥代動力學】及【用法用量】。

尚未確定本品在治療年齡不足 6 個月的急性中耳炎、急性細菌性鼻窦炎和社區獲得性肺炎兒童患者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據在成人中開展的充分且良好對照的試驗,阿奇黴素可用於治療兒童患者(年滿 6 個月)的急性細菌性鼻窦炎及社區獲得性肺炎。

咽炎/扁桃腺炎:尚未確定本品在治療未滿 2 歲的咽炎/扁桃腺炎兒童患者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老年用藥】

在口服阿奇黴素的多劑量臨床試驗中,9% 的患者 (458/4949) 年滿 65 歲,3% 的患者(144/4949) 年滿 75 歲。據觀察,這些受試者和年輕受試者之間在安全性或有效性方面總體上無差異;在報告的其他臨床經驗中也未發現老年和年輕患者之間在機體反應方面存在差異,但不排除部分老年患者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與年輕患者相比,老年患者可能更容易發生尖端扭轉型心律失常。(參見【註意事項】)

【藥物相互作用】

奈非那韋:

穩態時,聯合使用單劑阿奇黴素口服,可使阿奇黴素血清濃度升高。雖然與奈非那韋合用時無需調整阿奇黴素的劑量,但必須密切監測阿奇黴素已知的不良反應如肝酶異常和聽力損害。

華法林:

在一項針對 22 名健康男性的研究中,為期 5 天的阿奇黴素治療隨後服用華法林並沒有影響凝血酶原時間,盡管如此,自發性上市後報告提示合並使用阿奇黴素可能增強口服抗凝藥的作用。患者合並使用阿奇黴素和口服抗凝藥物時,應嚴密監測凝血酶原時間。

其他:

已針對阿奇黴素及其可能會合用的其他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開展了相關研究。按治療劑量使用時,阿奇黴素對阿托伐他汀、卡馬西平、西替立嗪、去羟肌苷、依非韋侖、氟康唑、茚地那韋、咪達唑侖、利福布丁、西地那非、茶堿(靜脈和口服給藥)、三唑侖、甲氧苄啶/磺胺甲基異噁唑或齊多夫定的藥代動力學的影響不大。合用時,依非韋侖或氟康唑對阿奇黴素的藥代動力學影響不大。阿奇黴素與上述任何藥物合用時,無需調整任一藥物的劑量。

臨床試驗中尚未報道過阿奇黴素與以下藥物有相互作用。然而迄今未進行專門的研究評價阿奇黴素與這些藥物之間潛在的相互作用。但應用其他大環內酯類藥物時曾出現這些情況。因此,在尚無新的研究數據時,阿奇黴素與以下藥物合用時宜對患者進行嚴密觀察:

地高辛和秋水仙堿:地高辛和秋水仙堿的血濃度升高。

麥角胺或雙氫麥角胺:急性麥角中毒,表現為嚴重外周血管痉挛和感覺遲鈍。

特非那定、環孢黴素、海索比妥和苯妥英濃度升高。

對實驗室檢查的影響:未見對實驗室檢查結果有影響的報道。

【藥物過量】

藥物過量時發生的不良反應與推選劑量的相似,尤其是惡心、腹泻和呕吐。如果藥物過量,應視需要采取一般對癥措施和幫助措施。

【藥理毒理】

藥理作用

阿奇黴素是氮雜類化合物,屬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作用機製:阿奇黴素的抗菌作用機製是與敏感細菌 50S 核糖體亞單位的 23S rRNA 結合,從而抑製細菌的蛋白質合成和阻止 50S 核糖體亞單位的組成。

耐藥性:阿奇黴素與紅黴素呈現出交叉耐藥性。Z常見的阿奇黴素耐藥機製是 23S rRNA靶標的修飾,其中Z常見的是甲基化修飾。核醣體修飾可導致與其他大環內酯類、林可酰胺類和鏈陽黴素 B 的交叉耐藥性(MLSB 表型)。

抗菌活性:阿奇黴素對下列微生物的大多數分離株具有抗菌活性(包括體外研究和臨床感

染,參見【適應癥】部分):

革蘭陽性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

無乳鏈球菌

肺炎鏈球菌

化脓性鏈球菌

革蘭陰性菌

杜克雷嗜血桿菌

流感嗜血桿菌

卡他莫拉菌

淋病奈瑟氏球菌

其他微生物

肺炎衣原體

沙眼衣原體

肺炎支原體

以下為體外試驗資料,但其臨床意義不明。至少 90% 的以下細菌的體外Z低抑菌濃度(MIC)小於或等於阿奇黴素對類似菌屬或微生物群的敏感折點。但是,目前尚無充分且良好

對照的臨床試驗證實阿奇黴素對這些細菌所致臨床感染的療效。

革蘭陽性菌

β-溶血性鏈球菌(C 組、F 組和 G 組)

草綠色鏈球菌組

革蘭陰性菌

百日咳博德特氏菌

嗜肺軍團菌

厭氧菌

二路普雷沃氏菌

消化鏈球菌

其他微生物

解脲脲原體

藥敏試驗

在可能時,臨床微生物學實驗室應該為臨床醫生供應關於醫院獲得性及社區獲得性病原菌的藥敏概述的定期報告,此報告應當是當地醫院及執業地區所用抗菌藥物體外藥敏試驗結果報告的總結。這些報告應有助於醫生選擇用於治療的抗菌藥物。

稀釋法

用定量方法測定抗菌藥的Z低抑菌濃度(MIC)。MIC 可用於評估細菌對抗菌藥的敏感性。應采用標準測試方法(肉湯法或瓊脂法)來測定 MICs,可根據下表中的標準對測定的 MICs 值進行解釋。

擴散法

用對抑菌圈直徑進行測定的定量方法,同樣可對細菌對抗微生物化學物的敏感性進行可重復性估計。應采用標準化方法測定抑菌圈尺寸。使用含 15µg 阿奇黴素的紙片檢測細菌對阿奇黴素的敏感性。下表供應了紙片擴散法的折點標準。

阿奇黴素敏感性標準


報告結果為“敏感”(S)時表示,抗菌藥物在感染部位達到通常可達到的濃度時很可能能夠抑製病原體生長。報告為“中介”(I) 則提示結果可疑,如果微生物對替代藥物、臨床可得藥物不夠敏感,那麼應該重復檢測。此類別意味着在藥物生理性濃集的身體部位或在可以高劑量使用藥物的情況下,此類藥物具有臨床適用性。此類別也供應了一個緩沖地帶,以免因細小的未能控製的技藝因素導致判讀時出現大的偏差。報告為“耐藥”(R)表示抗菌藥物即使達到通常可在感染部位達到的濃度,也可能無法抑製病原體生長,應選擇其他療法。

品質控製

標準化的藥敏試驗方法要求采用實驗室質控措施,以監測並確保本試驗所用用品和試劑的準確性和精密性,以及試驗執行人員的操作方法正確。標準阿奇黴素粉末應能得出下表列出的以下 MIC 值範圍。使用 15µg 阿奇黴素紙片的擴散法應能達到下表所列的標準。

藥敏試驗結果驗證可接受的質控範圍


毒理研究

遺傳毒性

在小鼠淋巴瘤試驗、人淋巴細胞試驗和小鼠骨髓微核試驗中未見阿奇黴素有潛在致突變作用。

生殖毒性

在雄性和雌性大鼠生育力研究中,在合籠前和合籠期間進行了 64~66 天(雄性)或 15 天(雌性)的阿奇黴素經口給藥。當雄性和雌性大鼠均接受了阿奇黴素給藥時,在 20 和 30 mg/kg/天劑量下可見妊娠率降低。當劑量從 20 mg/kg/天增加到 30 mg/kg/天(以體表面積計,即從成人每日劑量500mg的約0.4倍增加至0.6倍)時,這種較小的妊娠率影響(與同期對照組相比,減少了約12%)並未變得更加明顯;當配對大鼠中只有一只接受給藥時,並未觀察到這種影響。對任何其他生殖參數未見影響,在10 mg/kg/天劑量下對生育力未見影響。

妊娠大鼠和小鼠於器官生成期分別經口給予阿奇黴素Z高至200mg/kg/天(中等母體毒性),未見導致胎仔畸形。以體表面積計,該劑量分別約為成人每日劑量500mg的4倍(大鼠)和2倍(小鼠)。妊娠兔於器官生成期間經口給予阿奇黴素10、20和40mg/kg/天,在所有組中均可見母體體重減輕和攝食量減少;在這些劑量下(以體表面積計,Z高劑量約為成人每日劑量500 mg的2倍),未見胎仔毒性或致畸性證據。

在一項圍产期毒性試驗中,妊娠大鼠從妊娠第6天至離乳經口給予阿奇黴素50或200mg/kg/天。在高劑量下可見母體毒性(攝食量和體重增長減少;分娩應激增加)。在出生後發育期間,在200mg/kg/天劑量下可見對子代的影響(存活率降低和標誌性發育特征延遲出現)。在另一項大鼠圍产期毒性試驗中,從妊娠第15天至離乳經口給予Z高至200mg/kg/天的阿奇黴素時未見這些影響。

致癌性

目前尚未進行動物長期試驗以評價阿奇黴素是否具有潛在致癌性。

其他毒性

小鼠、大鼠和犬重復給予阿奇黴素後,一些組織中可發生磷脂質病(細胞內磷脂聚集)。已證實犬和大鼠給予相當於或小於成人Z大推選劑量的阿奇黴素(以體表面積計)後,許多器官可發生這種改變,如眼、神經節背根、肝、膽囊、肾臟、脾臟和胰腺。停止給予阿奇黴素後,這種改變可以恢復。根據藥代動力學數據,大鼠給予阿奇黴素 50mg/kg/天(血漿 Cmax 為 1.3µg/mL,為成人劑量 2g 時 Cmax 0.821µg/mL 的 1.6 倍)時可見磷脂質病。犬給予阿奇黴素 10mg/kg/天( 血清 Cmax 為 1µg/mL,為成人劑量 2g 時 Cmax 0.821µg/mL 的 1.2 倍)時可見磷脂質病。新生大鼠連續 18 天給予阿奇黴素 30mg/kg/天(以體表面積計,低於兒童劑量 60 mg/kg)亦可見磷脂質病。新生大鼠連續 10 天給予阿奇黴素 40mg/kg/天(平均血清 Cmax 為 1.86µg/mL,為兒童劑量下 Cmax1.27µg/mL 的 1.5 倍)時未見磷脂質病。新生犬給予阿奇黴素 10mg/kg/天(平均全血 Cmax 為3.54µg/mL,為兒童劑量下 Cmax 值 1.27µg/mL 的 3 倍)時可見磷脂質病。這些發現對動物和人的意義尚不明確。

【藥代動力學】

36 例禁食健康男性誌願者口服單劑量 500 mg(兩片 250 mg 片劑)後,平均(標準差)藥代動力學參數為:AUC0-72=4.3(1.2)µg·hr /mL;Cmax =0.5(0.2)µg/mL;Tmax =2.2(0.9)小時。兩片阿奇黴素 250 mg 藥片與一片 500 mg 藥片之間具有生物等效性。

在一項雙向交叉研究中,12 例健康的成人誌願者(6 例男性,6 例女性)每天單劑量服用1500 mg 阿奇黴素 5 天(第 1 天兩片 250 mg 藥片,第 2~5 天每天一片 250 mg 藥片)或3天(第1~3天每天500 mg)。由於第 2天(3天方案)和第2~4(5天方案)的血清樣本有限,各個受試者的血清濃度-時間曲線被擬合至一個3室模型,5天方案和3天方案的擬合濃度曲線的AUC0-∞相當。


吸收

阿奇黴素250mg膠囊的絕對生物利用度為38%。在一項雙向交叉研究中,12例健康受試者服用單劑量500 mg 阿奇黴素(兩片250mg藥片),與或不與高脂肪食物同服。結果表明,食物可使Cmax增加23%,但對AUC無影響。

在 28 例健康成年男性受試者中,阿奇黴素口服混懸劑與食物同服時,Cmax增加56%,而AUC不變。

分布

在大致相當於人體暴露量的濃度範圍內,阿奇黴素的血清蛋白結合率隨血藥濃度變化而變化,血藥濃度為0.02µg/mL時的蛋白結合率為51%,血藥濃度升高到2µg/mL時,蛋白結合率降低到7%。

阿奇黴素的抗菌活性與pH值有關,隨pH降低而降低。然而,藥物在組織中的廣泛分布可能與其臨床活性有關。

研究表明,阿奇黴素可滲透到人體組織中,包括皮膚、肺、扁桃腺和子宮頸。此外,還通過檢測其他組織和體液(骨骼、精液、前列腺、卵巢、子宮、輸卵管、胃、肝臟及膽囊)證實組織分布的廣泛性。由於未從阿奇黴素治療這些身體部位感染的充分和良好對照研究中獲得相關數據,因此這些組織濃度數據的臨床意義尚不清楚。

在非炎癥性腦膜炎患者中,第一天給予500mg後連續4天每天給予250mg時,在腦脊液中檢測到非常低的濃度(低於0.01µg/mL)。

代謝

目前尚未開展評價阿奇黴素代謝的體外和體內研究。

消除

單劑500mg口服和靜脈給藥後,阿奇黴素的血漿濃度以多相模式降低,平均表觀血漿清除率為630mL/min,終末消除半衰期為68小時。一般認為終末半衰期延長是由於組織廣泛攝取繼之釋放藥物。經膽汁排泄是阿奇黴素的主要清除途徑,且基本上以原型排出。在一周時間內,大約6%的用藥量以原形出現在尿液中。

特殊人群的藥代動力學

肾損害患者

在42例有不同程度肾損害的成人(21~85歲)中,對阿奇黴素的藥代動力學進行了研究。口服單劑阿奇黴素1.0g(4×250mg膠囊)後,與肾性能正常(GFR>80mL/min)的受試者相比,輕度至中度肾損害(GFR10~80mL/min)受試者的平均 Cmax和AUC0-120分別升高 5.1%和 4.2%。與肾性能正常(GFR > 80 mL/min)的受試者相比,重度肾損傷(GFR < 10 mL/min)的患者中平均 Cmax 和 AUC0-120 分別升高61%和35%。

肝損傷患者

輕度(A級)和中度(B級)肝性能不全患者,其血漿藥代動力學與肝性能正常者無明顯區別,但這些患者尿中阿奇黴素回收率明顯增加,這可能與代償有關。

男性和女性患者

阿奇黴素在男性和女性受試者的體內過程無顯著性差異。建議無需根據性別調整劑量。

老年患者

采用 5 天治療方案時,老年誌願者(65~85歲)的藥代動力學參數與年輕成人(18~40 歲)

相似。肝肾性能正常的老年患者采用該給藥方案治療時無需調整劑量。參見【老年用藥】。

兒童患者

在兩項臨床研究中,以兩組兒童患者(分別為1~5歲和5~15歲)為對象,在第1天給予10 mg/kg 阿奇黴素口服混懸劑,然後在第2至第5天給予5mg/kg。1-5歲組的第5天平均藥代動力學參數為Cmax=0.216µg/mL、Tmax=1.9 小時,以及 AUC0-24=1.822µg·hr/mL;5~15歲組的第5天平均藥代動力學參數為Cmax=0.383µg/mL、Tmax=2.4小時,以及AUC0-24=3.109µg·hr/mL。

在另一項研究中,33 例兒童患者連續5天每天服用12 mg/kg(Z大日劑量 500 mg),其中31例患者在低脂早餐後接受阿奇黴素藥代動力學評估。在該研究中,在服用Z後一劑日劑量後測定24小時期間的阿奇黴素濃度。體重超過41.7kg的患者接受500mg的成人Z大日劑量。十七例患者(體重不超過41.7kg)接受的總劑量為60mg/kg。以下表格所示為服用60mg/kg 總劑量的兒童患者的藥代動力學數據。



尚未在兒童患者中開展單劑量(30 mg/kg 劑量)阿奇黴素藥代動力學研究。

藥物相互作用研究

已針對阿奇黴素及其可能會合用的其他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開展了相關研究。表 1 給出了合用阿奇黴素對其他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的影響,其他藥物對阿奇黴素的藥代動力學的影響見表2。

按治療劑量合用阿奇黴素對表 1 中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的影響不大。與阿奇黴素合用時,建議無需調整表 1 中藥物的劑量。

阿奇黴素與依非韋倫或氟康唑合用時,對阿奇黴素的藥代動力學影響不大。奈非那韋可顯著升高阿奇黴素的 Cmax和 AUC。與表 2 所列藥物合用時,建議無需調整阿奇黴素劑量。(參見【藥物相互作用】)





【貯藏】密封,在幹燥處保存。

【包裝】紙/鋁/聚乙烯藥品包裝用復合膜袋包裝;6袋/盒;9袋/盒;12袋/盒

【有效期】24個月。

【執行標準】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註冊標準YBH03852023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 H20030983

【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委托方産業】

名    稱:海南海翔佳美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註冊位置:海南省澄邁縣老城鎮高新技藝产業示範區海南生態軟件園南二環路融創美倫熙語2期2棟13A04號房

郵政編碼:571924

聯絡方式:0898-67686901

【生产産業】【受托方産業】

名    稱:沈陽金龍藥業有限公司

生产位置:沈陽經濟技藝開發區星海路15號

郵政編碼:110141

聯絡方式:024-62245208

網    址:www.qunshai.com


image.png

相關標簽:通過一致性評價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南昌阿奇黴素顆粒6袋

最近浏覽:

相關产品:

相關新聞:

沈陽金龍藥業有限公司

備案號:遼ICP備09027919號-2

話機:024-62245926

傳真:024-25367241

郵箱:syjinlongyaoye@126.com

位置:沈陽經濟技藝開發區星海路15號

技藝幫助:凱鴻科技

熱推产品  |  經營區域: 北京 太原 西安 鄭州 武漢 長沙 南昌 成都 重慶 上海
在線客服
分享